设为首页添加收藏

您好! 欢迎来到PP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微博
扫码关注官方微博
微信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电话:13594780162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公司新闻

PP电子造楼机、造塔机“建造神器”频出这家70岁建筑央企创新无止境

发布日期:2023-12-31 来源: 网络 阅读量(

  PP电子12月初,重庆轨道交通15号线建设项目现场,数十座桥墩凌空百米,成一线分立于山间,桥墩顶部两侧挂着对称的蓝色“箱子”,远看施工现场空无一人,但其实施工涉及的所有人、材、机,都在这个“箱子”里,它就是由中建三局三公司和中国建筑先进技术研究院联合研发的“自平衡智能挂篮”,通过开发全套智能控制系统,一键操控,使桥面结构不断生长合拢,可减少人工50%,成为“中国建造”基建领域的又一“神器”。

  12月28日,长江日报记者在中建三局三公司高质量发展创新论坛暨成立70周年总结会上获悉,从“住宅造楼机”“桥梁造塔机”到各种“建造神器”,成立70年来,该公司始终致力科技创新,在机场站房、桥隧道路、石油化工等多个领域形成一项项关键装备和技术,其中超百项达到国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

  自成立之始,这家企业血脉中便流淌着创新的血液,其发展之路,也是科技自强之路。

  1953年PP电子,在国家“一五”计划建设背景下,该公司前身建工部西南建管局四公司在重庆组建成立,此后在渝先后建成八大兵工厂、新中国西南地区第一座火力发电厂——507发电厂、世界影院“建筑结构纪念碑”——山城宽银幕电影院等一系列重要工程,在军事、工业、民用等建筑领域积累了深厚的建造技术与经验。

  特别是山城宽银幕电影院当时被誉为“建筑结构纪念碑”,前面五拱后面三拱的“蛋壳形屋顶”全球领先,与全国同类型建筑相比,造价最低、周期最短。

  1971年,随着“三线建设”拉开大幕,该企业作为建设主力军,从重庆千里调迁贵州水城(今六盘水),建设“大三线”电力、建材的重要供应基地。由于工程地处深山,工程建设必需的河砂需要从数百公里外的桂黔边境运来,费时费力。建设者将目光转向了随手可得的山砂,通过数百次试验,攻克重重技术难题,成功实现了山砂替代河砂,在“三线建设”中得到广泛运用,并于1978年获评中建三局首个“全国科学大会奖”,这些用山砂混凝土建起的建筑,不少仍然屹立至今。

  时代在发展,改革开放催生了大量工程建设的需求,建筑的结构更复杂、功能更多样,亟待新的建造技术支撑。20世纪80年代,在厦门富山国际展览城的建设中,三公司仅用157天便完成了按国家定额需要450天的工期任务,创造了厦门特区建设史上罕见的“富山速度”,此后又在厦门市政府大楼等项目施工中,开创了国内大面积玻璃幕墙施工、高层建筑预应力技术、将GPS技术应用于建筑施工等一系列先河。

  近年来,三公司在机场站房、桥隧道路、石油化工、超高层建设等领域形成了1000余项专利、工法,为不断拓展建筑的高度、跨度、深度提供解决方案。在华东建设世界跨度最大的轮辐式双层索膜结构专业足球场——杭州国际体育中心,在西南建设458米重庆第一高楼——重庆陆海国际中心,在华南建设全球最大单体机场——广州白云机场T3航站楼、全球罕见海岛型机场——厦门翔安国际机场,在华中建设世界最大跨度钢桁梁斜拉悬索协作体系公铁两用大桥——荆州李埠长江公铁大桥、中建集团首座主跨千米级长江特大桥——宜昌伍家岗长江大桥,累计揽获鲁班、国优奖58项。

  数字化浪潮席卷建筑行业。20年前,超高层建筑建造普遍采用滑模、爬模、提模等施工技术,但随着建筑越来越高、结构越来越复杂,不仅要承受较大的垂直荷载,还要承受较大的水平荷载,传统模架已经很难满足施工要求。

  为破解这个难题,该公司参与自主研发并更新迭代的超高层建筑智能施工装备集成平台(简称“空中造楼机),先后应用国内多座“第一高楼”,实现了数百米高空的云端工厂化建造,最快三天可建一层楼,并且建筑工人不用日晒雨淋,在平台内各作业层接力完成钢筋绑扎、模板支设、混凝土浇筑和养护等,上千吨重设备2小时就能完成顶升一层。此后,三公司又将“空中造楼机”技术拓展到高层住宅建设,在全国首创“住宅造楼机”PP电子,大大提高高层住宅建造效率。

  在宜昌伍家岗长江大桥建设过程中,该公司联合中国建筑先进技术研究院全球首创“整体自适应智能顶升桥塔平台”(简称“造塔机”),其工作原理也是受到“空中造楼机”的启发,实现多作业层高效协同施工,工作效率提高30%以上,在百米高空如履平地。“空中造楼机”“住宅造楼机”“造塔机”还接连亮相2022年、2023年中国国际智博会,其中,“住宅造楼机”入选住建部发布的《智能建造新技术新产品创新服务典型案例》。

  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厦门翔安国际机场项目施工现场,一系列智能革命正在发生:机器人变“工友”,自动放线、砌筑、焊接、喷涂等工序样样在行。

  建筑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但长期以来存在能源与资源消耗大、劳动力日益短缺、科技水平不高等问题,三公司正通过不断探索智能建造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破解行业难题。

  襄阳市鱼梁洲曾是一片寸草不生的荒洲,中建三局三公司与华中农业大学组建联合研发团队,通过优化酸性杂质土壤结构、改造地形水系,改良了135万平方米土壤,相当于2个故宫的面积,栽种了100万平方米的植被,将其变为一片鸟语花香的绿洲。

  在雄安新区首个大型综合性公园——雄安悦容公园,在联合国人居署中国改善城市公共空间示范项目——武汉东湖绿道建设中,三公司自主研发了一系列绿色技术,让人们在大自然中乐享诗意栖居。

  在宜昌伍家岗长江大桥建设中,项目团队采用一跨过江方案,全力保护长江水质及珍稀生物多样性;大桥隧道锚的施工,创新“微爆破”工艺,对山体作“微创手术”,依靠人工和小型机械精密操作,最大限度保护周边岩体的完整性;在基本不扰动原有生态环境情况下,原地“长”出一座桥。

  该公司还在大型公建、新能源厂房、光伏发电等领域数百个项目,全面引入绿色建造理念,武汉中建·光谷之星等项目获中国绿色建筑“三星级绿色建筑标识”和LEED金级认证,重庆亚欧汽车零部件厂新建项目作为全国首家零碳排放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每年节约用电量1158.5万度。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PP电子。“中国建造”正沿着“一带一路”加速走向全球,中建三局三公司传承创新基因,将运用最卓越的建造解决方案造福全球。